蚂蚁上市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关于普惠金融的积极信息,说明不只是大型银行才能赚钱、才创造社会价值。
这些都说明,金融下草根、金融普惠的程度都还做的不够,还有广阔的天地。当然,在新闻的背后,我们可能都会问:为什么蚂蚁集团市值这么高?其业务的社会价值是什么?如果说今天因为蚂蚁给7亿草根大众和3千万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,使其市值几万亿,那么,为何以前这些需求一直存在,甚至更多,但却没有传统国有银行、城商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去满足这些需求呢?在看到蚂蚁成为全球羡慕的互联网金融故事之时,我们应该再次思考如何理解金融的问题,尤其是金融的普惠性本质。
金融机构的舒缓幅度有多大?为估计这一点,古德思彼收集了大量历史数据,详尽分析发现借贷机构确实发挥了救援灾民、恢复生产的作用:第一,相比没有小额贷款机构的地区,有贷款机构经营的地区在1841-1851年间人口减幅要低40%,而之所以有这一效应,一方面是因为贷款使灾民免受饥馑,度过难关,另一方面,贷款使灾民没有必要逃荒他乡。古德思彼还发现,1845-1846年灾荒肆虐期间,有金融借贷的地区能更快调整粮食种植结构,它们种植马铃薯以外作物的耕地面积,平均比无金融支持的地区高5-8%。200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·安南也出于关注金融弱势群体,正式提出普惠金融(Financial Inclusion)的概念,鼓励金融向草根倾斜,把金融本来就具有的普惠性发挥到更大。以前如果向银行贷款,需要递交纸质材料,还要等上好几个礼拜,而现在,只是几分钟的事情。此外,奥纬咨询(Oliver Wyman)的统计显示,消费贷款余额占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比重为14%,低于美国的33%。
第三,广泛存在的金融机构便利农民改变以马铃薯为主的生产方式。算计下来,即使在还清债务后,每养一头猪足以养活一个成年人一个月。我深信我们将会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。
很长时期有三个理论问题,一直没有搞清楚,进而使得中国资本市场在实践中付出了一些成本,走了比较大的弯路。所以才有了2019年新的证券法的颁布,才有了注册制的改革。风险定价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是否发达和先进最重要的指标。何谓脱媒?就是金融活动绕开金融中介而由市场来完成,资本市场的出现,是一个国家金融进步的标志。
法制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法的威慑力。第一,三十年前的1990年,两个交易所的建立和运行,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,这是开天辟地的事。
三公原则为什么把公开性放在第一位?是因为信息披露和市场透明度是资本市场上实现交易公平,结果公正的前提。透明度是公平、公正的前提。通常说来,我们重视法律条文,尽可能写得尽善尽美,但是我们不太重视法制理念。在高科技时代,在后工业化时代,企业的结构和控制权,对现行法律提出了一系列挑战。
资本的眼光都是短视的,没有一个资本想把企业做成百年。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是要有投资价值的。契约精神不仅仅是履行承诺,更重要的是双方签订合同的平等性,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履约才是契约精神。构建全球新的金融中心需要四大硬条件和三大软实力 建设全球新的金融中心,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极其伟大而复杂的战略目标,前行的困难将超出人们的想象。
第三,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也已明确。没有透明度就没有资本市场
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,关键在于通过政策引导,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,也是贯穿金融工作的主线。
同时,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引导金融市场利率下行,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合理让利,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融资贵。稳企业保企业,就是保就业、保民生、保稳定。二是严格依法合规,全面坚持市场化、法治化原则处置风险。实施正常货币政策,保持正的利率,保持正常的、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,总体上有利于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,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也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,帮助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。四是切实防范道德风险,严肃市场纪律。目前,我国债券市场余额超过110万亿元,位居全球第二。
2020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.2%、环比增长11.5%。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这就要求货币政策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,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,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,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,提升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。
处置金融风险过程中,我们坚持推动压实金融机构及股东的主体责任、地方政府的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。为此,党的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定为三大攻坚战之一,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,并强调金融风险是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。
金融市场方面,2005年以来,人民银行按照坚持市场化原则、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、依托场外市场的基本思路,积极推动债券市场改革发展,有力促进了融资结构优化、融资成本降低和经济结构调整。相较而言,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,保持在正常货币政策区间,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。
加大对生猪、粮食、春耕生产等涉农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。如今,无论是企业进口、对外投资,还是老百姓出国旅游、购物、就学,都能够深切感受到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。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,坚持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制度 纵观全球,成功经济体必须保持币值稳定,这不仅包括国内物价水平的稳定,也包括汇率的基本稳定。按照防疫保供、支持复工复产、保市场主体的需求,分阶段、有梯度地提供3000亿元、5000亿元和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资金,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,已经分别支持7600家重点保供企业、59万家企业和130万家企业。
构建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新框架,2018年以来先后多次降准或定向降准,要求金融机构将释放资金用于发放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,降低贷款利率水平。第四,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,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。
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,提供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和奖励等。四是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一旦出现重大金融风险苗头,果断决策,快速处置,坚决不让局部风险发展成系统性风险、区域性风险演化为全国性风险。尤其是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无限量化宽松政策,非常规货币政策常态化特征明显。
在债券市场方面,2018年创新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,为民营企业发债提供信用支持。近三年来,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确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,人民银行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(下称金融委)办公室职责,牵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,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。与此同时,我们需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,科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,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促进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,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,将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附近,减少经济波动。人民币成为第六大国际支付货币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。
近年来,人民银行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以市场化方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,通过构建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、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、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改革等多项措施,积极缓解银行货币创造面临的流动性、资本、利率三大约束。第一,加强政策顶层设计,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。
2019年末宏观杠杆率约为254%,较2018年小幅上升约5个百分点,显著低于2009年至2017年年均超过10个百分点的升幅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,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要求,不断强化民营小微企业和脱贫攻坚金融服务 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60%以上的GDP、80%以上的就业,占全部企业的比重超过90%,做好金融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工作,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。
市场化、法治化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不断完善。2020年3月至8月,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.89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发放6279亿元。